欢迎您访问新高考模式下语文作文教学与备考的一孔之见(1)!

新高考模式下语文作文教学与备考的一孔之见(1)

更新时间:2023-02-08 09:13:12作者:佚名

随着9月30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浙江省2023年高考卷种为新高考Ⅰ卷,2023年新高考Ⅰ卷迎来自2020年山东独卷后的第二次扩张,参考省份为八省。与此同时,我们发现2022年新高考Ⅰ卷语文作文与以往命题有很大不同,并与全国甲卷实现了联动,从“三手”到“三名”之间体现着类似的内涵。

近期,宁波镇海中学(浙江省TOP1学校)召开座谈会,请新高考省份的各路名师讲解新高考语文备考动向,彼此交流探讨,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在此,笔者也依据2022年新高考Ⅰ卷真题及最新的各地模拟卷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并对之后的新高考作文转型做出一些前瞻性的判断。

Q1:老江浙沪卷与新高考卷有何相同,有何不同?

从2022年之后的各地模拟卷作文命题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省份的作文命题都有意识地借鉴了老江浙沪卷的思辨作文经验,如昨日我们分析的苏州八校联考作文照搬2021年上海静安一模,因此老江浙沪卷对新高考卷思辨作文命题有导向型的作用,值得广大学生、教师重视。

从思辨类型来看,老江浙沪卷同新高考卷都更强调了“立德树人”的主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走向更加重视,譬如浙江卷的作文设问通常都是“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上海卷的作文设问通常都是“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而2022年新高考Ⅰ卷也是如此“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相比于老高考过分强调“红色概念”的宏大叙事,老江浙沪卷和新高考卷显然更重视对考生自己的发展问题,而降低了所谓“大国情怀”“家国责任”这些比较空、比较大的概念,这一点转变需要广大命题老师重视。

尤其是浙江老师,一定要转变“全国卷作文就是红色作文”的简单认知,新高考改革的先锋试点是江浙沪,如果回归全国卷2023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长江黄河也不会倒流”(对此应该批评一下2022年浙江卷的作文命题)。

但是,鉴于原山东、广东、两湖、河北、福建都是非独立命题区,都属于老高考全国卷地区,在思辨性作文的改革上并不彻底,深受宏大叙事作文的影响,并没有非常深厚的思辨性作文基础,因此,通过卷种的改变向原江浙沪(尤其是上海)卷的思辨模式过渡并不能急于求成。

同时,考虑到新高考Ⅰ卷涉及地区太广,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且受政策影响程度不同,不可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尚处于过渡期。所以2023江苏高考语文试题,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三手命题”对思辨深度的考察也并不彻底。如下文红字部分的思辨思路暗示和解析是基本不会出现在以往的老江浙沪卷中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红字部分是在帮助学生审题立意,减小了思辨难度,同时也限制了考生的发挥空间。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

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真题

说到底,老江浙沪卷和新高考Ⅰ卷的思辨性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归纳起来就是考查学生对自我、他人、社会的三重认识。但是,对这三者的比值和权重有所不同。举个例子,老江浙沪卷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要求比值为65%,对社会的比值为35%;新高考卷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要求比值为45%,对社会的比值为55%。

从这一点上看,浙江考生应该及时调整比重,在对自我和他人有充分认识的同时,更关注社会面,同时保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而受原老高考卷影响颇深的其他地区学生应该适当关注自己的人生、他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性。

但是,或许有的教师或学生会认为所谓“社会”就是指“红色”,其实不然,“社会”可以有“红色”的东西,但更应该侧重深度,而不是简单的是非对错价值判断,因此了解一些社会学概念或许会更有帮助,比如我们昨天推文中提到的社会传染、社会认同、社会比较等概念。

为您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