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审计学原理名词解释!

审计学原理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2-12-17 12:01:27作者:佚名

审计学原理名词解释

1、审计(P.3): 是指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2、经济监督职能(P.20): 是指通过审计 , 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 监察和督促有关经济责任者忠实地履行经济责任 , 同时借以揭露违法 违纪、稽查损失浪费 , 查明错误弊端 , 判断管理缺陷和追究经济责任等。

3、经济鉴证职能(P.21): 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 , 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公允、合法、合规 , 并出具书面证明 , 以便 为审计的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 , 并取信于社会公众的一种职能。

4、经济评价职能(P.21): 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资料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查 , 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 , 肯定成绩 , 指出问题 , 总结经验 , 寻求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效益的途径。

5、审计假设(P.27): 一般是指对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尚未确知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者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假设说明,它是建立审计制度的前提,也是实施审计推理的依据。

6、审计法律关系内容(P.40): 是指审计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这种权利、义务是相互衔接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以保证的。 7、审计法律责任(P.42): 是指与审计有关的各种法律责任的总称。

8、审计目标(P.75):是指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界或最终结果,或者说是指审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

9、一般审计目标(P.79):是实施项目审计时均应达到的目标,是项目审计目标的共性概况。 10、财政财务审计(P.90):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正确性、公允性、合法性和合规性所进行的审计。

11、财经法纪审计(P91):是对国家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严重违反财经法纪行为所进行的专案审计。

12、经济效益审计(P.92):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

13、会计师事务所(P.122):是国家批准、依法设立并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机构,实行自收自支、独立核算、依法纳税。

14、审计人员职业道德(P.136):为指导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的地位、公正的态度和约束自己行为而制订的一整套职业道德规范。

15、审计依据(P.148):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判断是非、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根据。

16、审计证据(P.157):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审计学原理,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

17、重要性(P.161):是指证据的有用性。搜集到的证据是否有用还取决于该项证据的内容对于评价被审计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意义。

18、审计证据充分性(P.162):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证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及审计决定是正确无误的。

19、环境证据(P.167):也称状态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

20、审计工作底稿(P.183):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和 获取的证明材料。

21、审计方法(P.228): 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

22、抽查法(抽样审计)(P.241):是指从作为特定审计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方法审计学原理,有选择地抽出其中一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其检查结果来对其余部分的正确性及恰当性进行推断的一种审计方法。

23、审阅法(P.244):是指通过对被查单位有关书面资料进行仔细观察和阅读来取得查账证据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 24、复核法(复算法)(P.247):又称复算法或验算法,是指通过对有关数据的重新计算来验证数据是否正确的一种 审计技术。

25、核对法(P.248):是指对书面资料的相关记录,或是对书面资料的记录与实物,进行相互勾对以验证其是否相符的一种稽查技术方法。

26、鉴定法(P.255):是指审计人员对于需要证实的经济活动、书面资料及财产物资超出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时,由审计人员另聘有关专家运用相应专门技术和知识加以鉴定证实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