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全球一半肠胃癌都在中国,秘密藏在饮食习惯里!!

全球一半肠胃癌都在中国,秘密藏在饮食习惯里!

更新时间:2023-02-03 16:03:53作者:佚名

中国人热衷于“养胃”,但却一直没有养出什么名堂来。

2018年,中国约有45.6万肠胃癌确诊病例,以及约39万例肠胃癌死亡病例,不管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居于世界前列。

打开世界肠胃癌地图你就会发现,每年,世界大半的肠胃癌患者都来自中日韩这个小圈圈。

2018年全球肠胃癌标准化预估发病率地图,中日韩霸榜

在肠胃癌发病率上,韩国人一骑绝尘,一直保持世界第一,日本紧随其后,是美国的6、7倍。在我们熟悉的东亚土地之上,似乎一直笼罩着名为肠胃癌的诅咒。到底,为什么肠胃癌这么偏爱东亚人?我们的饮食习惯中,到底藏着什么致命的天坑?

————

盐,真的要少吃

东亚人容易得肠胃癌,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高盐饮食。

含盐量高的腌渍食品已经被证明与肠胃癌有极强的相关,但不幸的是腌制的鱼干和发酵的水果蔬菜一直是东亚地区的传统美食。无论是夏威夷的日本移民,还是洛杉矶的中国移民,他们只要放弃了本土的高盐饮食习惯韩国饮食习惯,也就更加远离肠胃癌。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成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而东亚人简直就是泡在盐罐子里长大的。

东亚美食,盐的作用很大

韩国的人均食盐摄入量达到13.5克/天,几乎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3倍。日本人最爱的拉面,只要多喝两口汤,一天的盐分摄入很可能就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了。更别提他们各种各样的腌制食物,从腌鱼籽、腌海参到渍黄瓜、渍萝卜,应有尽有。而中国人也不能独善其身。在过去40年间,中国所有年龄段人群平均盐摄入量,持续在每天10克以上,高于推荐量的两倍还多。

中国所有年龄段人群平均盐摄入量,持续在每天10克以上

在福建,人们酷爱一种名为鱼露的美味调料。将鱼虾下脚料加入大量食盐后放入敞口大缸中暴晒、搅动和熬煮,数十天后就能得到这种含盐量极高的琥珀色液体。

鱼露异常美味,也异常危险。它的用盐量占到总原料量的20%,加上鱼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经亚硝化后,其N-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明显增加,具有致突变性与致癌性,因此,过量食用鱼露已经被证明是福建长乐地区人高发肠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2019年9月22日上午,福建宁德,鱼露酿造厂工人在劳作。美味的鱼露,是福建长乐地区肠胃癌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江苏,肠胃癌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江苏有个叫盐城的地方,光听名字就已经能察觉到危险了,这里女性的肠胃癌死亡率甚至达到了57.1人/十万人,高得出奇。

其实,盐和醋、糖一样,是很好的防腐剂,尤其是在没有冰箱、食物匮乏的饥荒时代。只不过,在盐摄入量超标的今天,高盐食物就显得有点不那么健康了。

————

每日补充益生菌

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体内细菌大概有1.5公斤,大部分为细菌中的“和平主义者”不会对人体有任何影响,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属于致病细菌,另一部分是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益生菌能平衡肠道菌群、合成一些重要的营养物质以及帮助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

益生菌强的时候,中性菌会站在益生菌这边,人体免疫力更好,肠胃更有活力,人的心情也会变得更加的轻松愉快。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菌群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而人们滥用抗生素也会杀死益生菌,所以补充益生菌保持肠活力,刻不容缓!

补充益生菌保持肠活力

————

善用冰箱,早期筛查

其实,欧美人群的肠胃癌发病率曾经也很高,只是半个世纪前,他们的平均肠胃癌死亡率忽然自行地降低了一半以上。

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四个字,善用冰箱。

1953年,就有89%的美国家庭用上冰箱了。这意味着人们不再依赖盐来保存食物,并更容易获得新鲜、清洁的水果蔬菜和肉奶制品。 而大量来自新鲜食物的维生素E、C、A,能够有效的抑制肠胃癌。

2017年9月28日,广东东莞博夏村,即使农村人民拥有冰箱,制冷效果也常常堪忧

中国的冰箱普及相比于发达国家晚了几十年。特别是中国农村,冰箱普及率刚从2000年的12.3%上升到2014年的77.6%,而据调查,人们对新鲜食物的摄入,和十几年前相比,其实并没有大幅提高。

有了冰箱,大家依然习惯吃各种高盐的、耐保存的食物。

当然,短时间内想要改变饮食习惯是很难的,日本人、韩国人也显然没有要放弃腌制食物的打算。不过,他们在另一个方向做出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这个努力,就是推广肠癌、胃癌的早期筛查。

日本早在1983年就开始实施全国范围内的肠胃癌筛查,调查显示,这能显著地筛查者的肠胃癌死亡率。韩国稍微落后一些,但也已经在1999年启动了全国范围的胃癌筛查计划。

总的来说,无论是欧美人、日韩人还是中国人,只要能够戒掉危险的饮食习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能减少肠胃癌的生命威胁。从这个角度上说韩国饮食习惯,其实肠胃癌特别公平,并不针对任何人。

我是蒂诗丽

我的心愿是您的肠道更健康!

(知识源于网络,著作权属作者)